——大陆娱乐城
硕5047党支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
12月20日,正值西安事变79周年纪念日之际。大陆娱乐城
硕5047党支部成员在支部书记王舒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建国路的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纪念馆馆址设在原张学良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占地面积7703平方米。作为遗址性博物馆,西安事变纪念馆是省内多所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同学们参观了《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主题陈列和《赤诚爱国无悔情—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等专题陈列。《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展出历史照片300余幅,文物文献150多件(组),采用浮雕、场景、模型、影像等多种陈列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重大历史意义。《赤诚爱国无悔情—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展览以200余张历史照片,配以场景复原、历史影像资料、电子翻书、电子图表等多种陈列表现手法,全面展示张学良的百年风云人生,讴歌了张将军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冬日冷风习习,但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内心热忱。这次参观,让大家对于个人选择、人生价值、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更深的理解。
峥嵘岁月里的民族英雄
走进西安事变纪念馆,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去重温了那一段峥嵘岁月,见识了老一辈革命将领的报国之志和敢于斗争的历史使命感,我受益颇多。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不顾个人安危,在以文谏,泪谏,哭谏和苦谏无果的情况下,不得已发动兵谏,促成了国共合作,为全国统一战线共同抵御外敌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永远是我们当代军人的楷模和榜样,而我们同样需要在未来的道路上发扬并传承这种精神。
几十年过去了,西安事变纪念馆,已成为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当年的一代风流,一个壮志未酬年轻爱国将军,在这里,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张、杨二位将军,他们的名字将记录在千古功业的史册,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对馆内陈列的故居复原陈设、西安事变照片、文件资料等非常感兴趣,一边参观一边兴奋地讨论,互相交流对西安事变新的理解和感受。经过这次参观,我领悟到了西安事变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的意义,学习了革命先驱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事迹。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一定会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弘扬实事求是、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勿忘国耻,号召大家学习、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时刻的重要抉择
天微晴,雾霾也还未散去。我们一行来到了距离学校不远的西安事变纪念馆。
对于“西安事变”的史事,我们作为文科出身的学生是下过苦功背过的,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我们都有成文的答案。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有一句关于学习历史的定论,“读史使人明智”。这里关于明智的意义可见并不是简单的课本知识的记诵。什么是明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懂得做选择,这就意味着一种强烈的能够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明了才能生智。
“西安事变”就是在中华民族面临日寇的侵略,而蒋介石政府仍在犹豫是否要联共抗日的时候,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谏无果下实行了“兵谏”,使得国共联合抗日得以达成共识,这在中华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是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一举。我们对张学良从大局出发所做的决定是钦佩的。然而历史教科书的印象也就仅仅定格在了那一副有些帅的黑白照片上。

直到我们真正走进纪念馆,沿着抗日的展览路线一路深入,我们就仿佛重走了一次历史,我们不仅对此次史事有了来自于同时代各种伟大人物的意见,我们还近距离的了解到张学良的起居作息、生活画面。由一栋房子周围的山山树树,直到里面的陈设摆列,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张学良。他不是活在干巴巴的历史陈述里的一个人物,他根深叶茂,就像他的诗文所言,他在我们这群抱着入党积极分子立场的学生心里“发了芽”。这源头活水绝非历史教科书上所能看到、听到、触摸到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大概也在这里。
关于历史的意义其实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够为我们在混沌的时空里划上一个清晰的坐标,透过这个坐标我们能够看懂过去,看清未来,我们知道该往哪儿走,如何走好。我们知道珍惜这个由英雄血泪换来的和平安宁的天空。我们的步子迈得慎重。
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
12月的西安已经进入深冬,北风阵阵、寒意袭人。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79年前的那个冬季,也许天气也是这么严寒,而当时的国家,外有日寇占领东北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内有国民党反动派无视国家危亡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违背国民意志持续内战,中国大地已经满目疮痍,中华民族更是岌岌可危。1936年的冬天,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严寒的冬日,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重要时刻。
就在那样的一个危亡时刻,西安事变发生了。虽然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就已经学过了这段历史,但此次到纪念馆参观,依然被各种丰富的史料所震撼,看着那一张张久远的黑白照片,那一条条主张抗日的横幅,那一封封重要人物手写的亲笔信,那些爱国仁人志士曾经使用过的物品……仿佛历史跨过时间的长河又重新上演了。
在展厅里,我们认真的听讲解员介绍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在张公馆里我们见到了张学良将军和家人、下属居住的房间、乘坐过的汽车复制品,西安事变谈判时周恩来曾经居住过的房间,了解了张学良将军的家庭、成长背景、西安事变发生和和平解决的过程,以及张学良失去自由的50多年中生活的处境、淡然的人生态度和报效祖国的豪情。在翔实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中,我们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了更加立体的了解。近年以来,对于张学良将军的评价的确有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将军极力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且完成了扣留蒋介石的壮举,体现出了作为一个爱国者的责任心和勇气。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于停止内战、最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具有着巨大的作用。
而更让我感同身受的是展厅中播放的深沉而诚挚的《松花江上》的歌曲,我想,西安事变的发生并不仅仅是张杨二位将军个人的愿望、甚至不仅仅是他们各自军队的愿望,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动力是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决心,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精神。是这样的浓烈的爱国爱家的情感,促使西安事变的发生。而在当代,爱国的热情和决心依然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个风险与机遇、诱惑并存的时代,作为一名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无论在何种人生际遇中,都应该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国家大义联系在一起,都应该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的确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促使我们思考人生,国家,历史等深层次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撰稿人:王舒 胡良楠 彭博 李诗扬 惠洋)